一时间,从硅料到硅片,从电池片到组件,从光伏辅材到逆变器,光伏行业产能几乎在全面大规模扩张。
当前,在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,光伏产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。
据行业数据预计,以目前光伏企业的产能扩张规模,到2025年,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或将超过1000GW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然而,这一幕似曾相识。10年前的光伏产能过剩危机,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再次上演。
龙头企业大扩产
近年来,我国光伏产业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。
在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,国内光伏上市公司特别是头部企业纷纷宣布扩产计划。一时间,从硅料到硅片,从电池片到组件,从光伏辅材到逆变器,光伏行业产能几乎在全面大规模扩张。
作为光伏产业链最上游、利润最丰厚的原材料环节,硅料近年来几乎成为光伏巨头们争相追逐的焦点。
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,截止2021年底,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、大全能源、协鑫科技、新特能源、东方希望等5家企业的多晶硅总产能为57.5万吨,大约占国内总产能的86%。同期,全球多晶硅的总产能超过88万吨,其中我国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达到67万吨。
到2022年底,上述5家龙头企业的多晶硅总产能扩张至大约106万吨,同比增长将达85%。同期,国内多晶硅总产能将在130万吨左右,全球多晶硅总产能预计在150万吨。
到2023年末,上述5家龙头企业的多晶硅总产能将扩张至大约145万吨;同期国内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170万吨以上,全球总产能将接近200万吨。
而根据市场最新预测,到2025年底,我国多晶硅的总产能可达到300万吨,全球总产能也将到达350万吨以上。
市场供需正走向失衡
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硅料的产能“大跃进”,下游可生产的光伏组件规模也将大幅提高。
以每万吨多晶硅硅料可生产光伏组件3.55GW为例,2022年底,全球多晶硅总产能可生产的光伏组件规模超过530GW,其中我国国内可达460GW以上;
到2023年底,全球多晶硅总产能可生产的光伏组件规模超过710GW,其中我国国内可达600GW以上;
到2025年底,全球多晶硅总产能可生产的光伏组件规模超过1200GW,其中我国国内可达1000GW以上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电池大尺寸、薄片化的不断发展,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提升,每瓦电池片所需的硅料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。这就意味着,每万吨多晶硅硅料可生产光伏组件将会不断提高。
据行业评估数据显示,到2025年,每万吨多晶硅硅料可生产光伏组件规模可望达到4GW。
照此计算,到2025年底,全球多晶硅总产能可生产的光伏组件规模将超过1400GW,其中我国国内可达1200GW以上。
然而,根据CPIA的预测数据显示,在相对乐观的情况下,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仅为330GW。
由此可见,到2025年,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将超过1000GW。而在这其中,将会有超过8成的过剩产能是由中国光伏产业“埋单”。
产能过剩之忧
由于光伏产能扩张太快,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凸显。
10年前,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的光伏行业危机,我国国内近90%硅料企业停工停产,数百家光伏企业破产倒闭。这一行业惨痛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。
实际上,根据隆基能源研究院的预测数据显示,到2030年,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方能达到1500GW至2000GW。
对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之危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也曾公开表示,需要警惕光伏产业链部分环节的产能过剩的问题。
就产业链上游的硅料而言,市场预计,2022年下半年硅料价格仍将维持高位。到2023年,随着硅料产能的逐渐释放,上游硅料和硅片的价格有望回落,同时也将出现产能过剩。
或将上演“戴维斯双杀”?
按照目前全球多晶硅料的产能规划来看,未来硅料的产能过剩已成定局。
而在产能过剩之后,多晶硅价格必然会出现下跌,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将下降,因此企业的净利率和整体盈利能力都将可能出现下滑。这也意味着,部分企业或将遭遇“戴维斯双杀”。
此外,下游组件企业也会因为产能过剩再次打响“价格战”,而缺乏一体化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也将成为这场战争的“牺牲品”。
最终,伴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,在未来光伏“新红海”市场中,一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将会逐渐退出市场,市场份额和行业资源也大概率向少数在竞争中胜出的头部企业集中。
写在最后
从中长期来看,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是大势所趋,光伏行业未来空间也足够大。
就短期而言,保持适度的产能过剩,有利于行业降本提效。但是,如果光伏产业链部分环节产能扩张过早过快,对于企业自身发展也未必是好事,也会加大自身的风险;对光伏行业整体来说,也将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。
因此,企业保持合理适度扩张和产能有序释放,或许更有利于整体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4 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